第六届细胞生物信息学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时间:2023/12/02    作者:张凯,王美月    审核:周游  
  近年来细胞生物信息学内涵在不断丰富和深入,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细胞生物信息学学术交流,营造细胞生物信息学领域良好的学术氛围,推动细胞生物信息学学科的发展,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纳米医学工程分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智能医药材料与器件分会主办,同济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江苏省生物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六届细胞生物信息学研讨会”于2023年11月29日至30日在上海成功举办。本次会议汇集了我国相关领域的专家与学者,会议旨在从学术前沿、发展趋势等角度探讨研究细胞生物信息的底层理论与未来技术,交叉碰撞、激发全新思想,共同推进细胞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与人才培养,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29日上午本届大会开始,会议轮值主席同济大学医学院成昱教授主持开幕式,同济大学副校长陈义汉院士和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郑加麟教授分别致辞。陈义汉院士对各位专家代表来到上海参会表示感谢和热烈欢迎,介绍了同济大学在医学前沿研究和高水平人才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郑加麟院长指出,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促进学科交叉,真正改变药物研发,为老百姓带去治病良方。

开幕式结束后,本研究组顾宁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施剑林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李亚平研究员、南开大学庞代文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蒋青教授分别以“细胞生物信息学与技术”、“基于肿瘤微环境响应的纳米催化医学”、“纳米药物—克服肿瘤免疫治疗耐受新策略”、“量子点”,“骨源性因子Sclerostin在衰老和阿尔兹海默症发病过程中对认知功能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为主题进行了大会主旨报告。其中本研究组顾宁教授对细胞生物信息学概念的提出及发展做出了全面的阐述,并对细胞测温及其分析、细胞纳米标记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全面而精彩的报告;同时回顾了历届细胞生物信息学研讨会的举办历程,在此过程中促进大家互相合作,更为透彻地理解细胞生物学。施剑林院士对纳米催化医学进行了全面阐释,着重介绍了其课题组在纳米医学肿瘤治疗领域的工作,并就催化策略及纳米催化氧调控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引出纳米免疫对于肿瘤治疗的优势,引起会场较大反响和热烈讨论。

29日下午,会议分为两个分会场进行报告。其中会场一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许海燕教授、北京大学谢海燕教授、四川大学钱志勇教授、暨南大学陈填烽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毛红菊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凌代舜教授、东南大学钱卫平教授、复旦大学刘妍君教授、武汉大学翁小成教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王蜜霞博士、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陈忠文研究员、沈阳工业大学白石副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张卫奇副研究员等分别进行了题为“细胞器定位的金纳米棒及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细胞原基仿生协同诊疗系统”、“骨髓归巢仿生递送系统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靶向治疗研究”、“基于医工结合的交叉研究与临床转化应用”、“基于微流控技术在精准医学中的应用研究”、“自组装生命感知与调控探针”、“细胞表面糖萼层硫酸肝素网的仿生构建及其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Cell microenvironment reconstitution and cell behavior study”、“RNA化学生物学组学技术研究”、“基于微电极阵列的脑重大疾病细胞水平神经信息检测与调控”、“Probing cell biology from bottom-up reconstitution”、“非梯度式临床级磁粒子浓度层析检测技术研究”、“溶酶体稳态的光控干预与生物医学应用”的精彩报告。
会场二由中国药科大学顾月清教授、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研究员、山东中医药大学曾以德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宓现强研究员、同济大学王平教授、北京大学熊春阳教授、东南大学孙剑飞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刘晓丽教授、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常凌乾教授、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梅茜研究员、同济大学何雅億主任医师、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钟景教授、同济大学冯其帅博士等分别进行了题为“基于细胞膜的仿生载药系统用于肿瘤协同精准治疗”、“细胞牵引力可视化测量及其生物应用”、“细胞行为组学在中医研究上的应用”、“用于细胞分选、分析及药物评价的微流控技术研究”、“细胞与类器官传感器及其在生物医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细胞力学成像与应用”、“clMagR基因转染赋能干细胞磁示踪和疗效”、“肿瘤纳米磁热疗”、“单细胞诊疗生物芯片”、“基于二维材料膜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肺癌外泌体的检测”、“肺癌精准诊疗医工交叉研究”、“磁粒子成像技术及其细胞示踪应用研究进展”、“纳米-生物交互作用与肿瘤生物效应和安全性”的报告。
30日上午由同济大学章小清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周雪忠教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赵屹研究员、浙江大学李方园副教授、南京邮电大学丁显光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葛玉卿副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钱昆教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宋轶琳副研究员、同济大学霍敏锋研究员、安徽医科大学张贵阳副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尹峰主任、南京大学朱昱敏助理教授、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杨方副研究员、南京大学周游助理教授依次进行报告,报告题目分别为“人早期神经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命运决定”、“真实世界临床大数据与网络医学交叉融合研究”、“DeepOmix|可扩展可解释的多组学数据智能融合深度学习框架”、“离子响应型纳米探针”、“细胞外囊泡生物信息解析与操纵”、“基于半导体工艺的细胞操纵和信息测量”、“基于固相质谱的代谢组分析平台”、“基于双模双向脑机接口的脑认知细胞信息检测调控”、“纳米催化材料及其心脏防护应用”、“刺激响应共价有机框架(COF)凝胶贴片的生物学应用”、“自提脂肪间质血管成分(SVF)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胎盘细胞分子信息:窥探生命早期基因调控”、“过渡金属掺杂纳米探针材料及其肿瘤诊疗应用”、“计算光学显微成像”等。

研讨会同时设置了墙报展示环节,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等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二十余位青年学生通过墙报形式展示了各自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研讨会由各位专家老师投票评选出优秀墙报,顾宁教授、庞代文教授、蒋青教授、梅茜研究员为获奖同学颁奖,鼓励青年学者在科研道路上锐意进取。
本届大会为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了一个对话与分享的桥梁,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激发出学科交叉融合的新思路、新想法。本系列会议的下次举办地选在了美丽的杭州,将由浙江大学王平教授担任轮值主席,希望届时能再一次看到精彩绝伦的学术交流盛宴。